跨界交融下医美与美妆的协同之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2 14:10:08    浏览:

  前段时间,聚美丽在《医美是护肤品内卷最高维的商业出路吗?》一文中提及一个观点:医美作为一个上升型赛道,似乎是一个既能够与日常美妆有关联性,又能让美妆在技术维度、壁垒维度更高一阶的“答案”。

  那进一步的追问是“在大颜值产业时代,医美和护肤该如何高效协同,来实现健康与美这一共同的目标?”

  基于对这一核心问题的思考,在聚美丽主办、华熙生物总冠名的第12届聚美丽大会——2024年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大颜值产业年会上,我们特邀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医美、品牌等相关嘉宾,围绕《跨界展望,医美与美妆的协同,哪些方向是更科学的解决方案?》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场圆桌对话由聚美丽品牌学会负责人舒秀辉担任主持人,主要从医美与护肤的协同、全球各大市场的医美发展概况和市场借鉴经验,以及需要哪些产业角色协同来实现更科学的肌肤健康解决方案这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参与对话的嘉宾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医生张逸秋、斐缦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赵卿、华东医药医学总监刘琉、英诺皮肤世家科学传播负责人王碧玮、贝泰妮集团副总裁王飞飞。

  随着医药医疗与生命科学、医学介入的大健康、年轻化的减龄医美等领域与化妆品行业相互跨界、交融,化妆品行业的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一个属于多学科、多行业的大颜值产业时代势必到来。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美与美妆的边界在哪里?二者应该如何实现高效协同?

  在护肤品、医药、医美之间的边界讨论中,王碧玮给出的答案是“英诺一直认为这三个品类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他们的界限是法规的硬性规定。”她举例道:“但从效果的角度三个品类循序渐进,像功效性护肤品,不同于普通护肤品,也不同于医美产品,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更靠近哪一方。英诺一直也是拿做药的逻辑去做医美的产品,拿医美的逻辑在做护肤品。”

  张逸秋表示从不同的底层任务来看,医美与护肤有着明显的界定。护肤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维持,而医美则是带有一定修复在内。往往我们提及医美时会说到术后修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医美的前提是已经有一定损害。

  她还以医美中的光电项目为例展开了进一步分享。“光电项目的优势是无创的、非损伤性的,治疗也比较快,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光电治疗经历了从原来的痛到无痛,到追求非损伤性、非侵入性治疗的演变。”

  赵卿对于医美治疗比较快速这一点表示赞同。“的确医美更具疗效性,能在较短时间里解决和改善我们的皮肤问题,尤其是皱纹、松弛、色斑等日常护肤手段几乎束手无策的问题,通过医美治疗可以多层次改善皮肤。医美和护肤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但他们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求美和抗衰其实就像健身一样,并不能靠一次两次‘超强的运动量’就能达到目标的,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觉得日常护肤就像一日三餐你得合理配置,而医美就是针对性更强的膳食补充剂和健身运动,我们若管不好这一日三餐那就一定达不到效果的。‘三分治,七分养’,我觉得二者应该是可以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缺一不可。”

  王飞飞则认为,医疗美容和功效性护肤品的结合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这也是贝泰妮集团推出高端抗衰品牌瑷科缦的原因。“随着医美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消费者对求美的整个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在修护和抗衰增效上瑷科缦都为求美者和医疗机构提供保障。”

  可以看到,在上述嘉宾的口中,医美和护肤二者有关联,但又存异。基于消费需求,二者其实可以协同。但要注意的是,专业护肤品牌或医美产品若想进入医院、医美机构等市场,实现医美与护肤的协同,首要的就是说服医生。

  有着医生背景和担任美妆行业品牌医学总监的刘琉从以下给出了回答。从医生的角度来讲,医生看的是医学证据,证据等级越高就越令人信服,关于证据等级,大家可以参考临床研究证据等级和评价系统。简单来说,医生会关注,证据来源于哪里,是企业内部数据,还是公开发表的数据,如果是公开发表,那期刊的类型是什么,SCI,核心期刊,如果发表的为国内期刊,会关注这个研究是谁做的,另外,研究有没有获得资助,是否为企业赞助也是医生的关注点之一。对只是医生经验分享的未发表数据,会从医生具有的学术影响力判断其公信力。

  同样有医生背景的张逸秋,则分享了做医美的医生说服或者说科普患者的重要作用。

  “有的患者会直接明确告诉我们需要做什么医美,其中有少部分受过专业教育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对于医美的追求、需求理解是正确的,但大部分人的理念其实是被市场左右的,市场流行什么,就跟风做什么,比如皮秒激光就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作为医生,我们承担着教育或者说科普患者的作用,需要给患者带去正确医美的理念,而不能被患者所左右。”

  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下的化妆品行业,医美,作为重要的技术与市场趋势,越来越受到美妆企业重视。目前如欧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珀莱雅等头部企业皆已开始布局。

  那么,从市场端来看,全球各大医美发展概况如何?不同市场上的借鉴经验是什么?我国的医美市场又处于怎样的阶段?就这些问题,我们与嘉宾展开了进一步交流。

  赵卿基于自身从业经验,分享了国外、国内功效护肤品,以及医美市场的发展特点。

  “我有幸在不同的功效护肤品牌工作过,我觉得欧美功效护肤品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成熟发展的周期里,大部分品牌也都是以医生、药剂师等专业人士为背景研发出来的。比如,修丽可、欧邦琪等,都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作为核心方向,去延展产品线的品牌。”

  “大浪淘沙后,最后在欧美市场能够屹立不倒的大概有十几家功效护肤品牌,它们都各具特色,并且都做到了一些比较细分的市场。”

  至于国内市场,品牌多以大单品作为核心的解决方案。赵卿还表示,“虽然大家感觉功效护肤的浪潮过去了,但其实我们才开始没多久。”

  从医美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赵卿认为,在海外,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韩国等,会有很多以医生为核心的小诊所,并且在这些诊所中至少有20%的收入来自医美向品牌;在国内,大部分是小而美的,超级大的比较少。

  而聚焦到专业医美品牌的渠道上,据赵卿透露,海外品牌在专业渠道和大众渠道的比例上,会有比较明确的界定,从公司战略层面上至少有40%才能叫专业渠道。“一般情况下,大众线以安全为主,而专业渠道有不破不立的说法,特别针对某些问题,会用略微猛的药。而在国内,医美渠道对于护肤品这块才刚刚开始,专业渠道还没有真正的把产品作为很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一直深耕生命科学领域的王碧玮在对欧洲医美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时则表示,“从研发的视角来看,现在大家会进一步把生命科学技术融入到护肤品或医美产品中。具体到市场端,欧洲和美国有一定的相似性,现如今欧洲医美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此时大家讲求的是,全链条、精细化的管理。”

  而对比欧美与国内医美市场法规层面的区别来看,“中国的法规相比于欧美,无论是药品还是护肤品都更严格。我相信,未来中国法规会做得更张弛有度,约束品牌的同时也让求美者更容易找到适合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对话中,从外科医生跨行到医美的刘琉,还结合医美近年的表现及术后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分析。

  “医美虽然现在不是华东医药最大的板块,但是它整个的增长表现良好。关于主持人提到的观点说高端品牌卖不动是因为被医美市场、与医美协同的品牌抢走了,从数据上看,虽然美妆整体环比今年略有下降,但国货品牌首次占比超过进口品牌,达到百分之五十之上,从这个角度看,恐怕不能得出高端品牌被医美市场抢走了,反而是医疗美容给化妆品提供了新的机会,这是一个新应用场景。”

  第一,在术前和术后治疗中,消费者的洞察是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究竟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倒着分析这三个问题,可以发现,目前在市场上,医美术前术后可用的产品/品牌其实还非常少,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保湿及相关的皮肤屏障修复上,而未被满足的需求还有很多,比如如何通过术前护理提升治疗效果,通过术后协同,增强或延长治疗效果。我们可以看到,护肤品和医美的协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王飞飞则从品牌的视角,分享了贝泰妮旗下核心品牌薇诺娜这一功效护肤品在市场端的发展情况。

  “线下是薇诺娜的原点,我们一直在持续深耕这个渠道,线下主要布局大单品以及医疗器械,充分针对各渠道的特点,构建团队,设计产品矩阵。在线上,我们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在各平台都参与建设了药妆馆,结合内容电商和货架电商,以敏感肌专研产品系列为主要推广系列,辅以敏感肌plus功效,如屏障修护系列、防晒系列、美白祛斑系列抗老化系列,坚持以大单品带动整个功效系列的解决方案。除了国内市场外,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第一时间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总部并组建团队。”

  另外,王飞飞还分享了贝泰妮旗下高端抗老品牌瑷科缦的打造路径和发展现状。“我们是基于‘为什么国货不能有高端护肤品牌?’这一思考,才选择去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高端品牌需要时间沉淀,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打造出属于我们国货的高端品牌。”

  “从我们瑷科缦品牌的定位理念来看,是专注皮肤年轻化,全程护肤的品牌,我们串联了医美与生美,希望提供高效安全的院内械妆联合护理,主要为医美术后的皮肤提供术前、术中和术后修护+增效的抗老化护理。”

  “从品牌的建设来看,今年我们对于瑷科缦的运营及销售指标达成率是比较满意的,如果今年可以按照计划完成,瑷科缦将迈出非常坚实的一步。”

  论坛的最后,各位嘉宾聚焦“更科学高效的肌肤健康解决方案,需要哪些产业角色完成更好的协同”这一问题,各自进行了分享,并且达成“产学研医四位一体”的共识。

  张逸秋表示,整个医疗美容是以医生和患者为中心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上游医疗器械公司、护肤品公司等,多方参与,才能让用户得到安全、高效、科学的皮肤健康的方案。

  赵卿对此表示认同。在她看来,协同的趋势一定是产学研相结合,近两年国内品牌也在不断落实。一方面大学更加注重课题的产业化落地;另一方面在医疗、生物医药等制造产业上,譬如活性胶原,中国是很有机会走到前面的。

  刘琉则表示,“本次聚美丽大会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在这次大会上就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现场有医生、科学专家、资本方,也有相应的企业,几方合力,才能更快更好的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正如前面两位嘉宾所讲,在科研的转化过程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一个成分研发的天花板,可以唯我所用。另一种模式是,洞察需求,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去研发产品。

  王碧玮则对上述嘉宾的对话内容进行了补充。“我觉得在产学研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加一个医,即产学研医四位一体。”

  从产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生命科学的技术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上游原料端,还是中上游化妆品或医美产品生产企业,抑或是下游医生端口、消费者端,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并且各个环节需要协同起来,才能够让求美者或消费者使用到各个产品,达到想要变美的目的。

  针对产学研相结合,王飞飞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医生对皮肤科学的理解及消费者痛点问题理解非常深刻,能结合皮肤生理病理学,从机理靶点方面,指导活性物方案的设计,这时候产品的落地就会比较有的放矢。”

  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偏重在文章/专利的布局,企业需要选择与自己产品定位相符的技术,与科研院所共创并将其产业化落地,这才是一个高质量的技术创新,而不能仅限于背书。

  之后,将研发完成的产品交到医生手上,进行临床实证研究,完成产品上市前准备。上市后,也要掌握消费者反馈,让产品更进一步的优化,更迭成长。

  可以看到,对话嘉宾针对“更科学高效的肌肤健康解决方案,需要哪些产业角色完成更好的协同?”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产学研医四位一体,助推医美与美妆更高效的协同。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演变,未来医美和美妆应会有更深入的融合。至于医美和护肤如何高效协同,来实现健康与美这一共同的目标,促进大颜值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仍需要摸索和各方不断深入的探讨。

  第十二届聚美丽大会经过升级迭代,主题为“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的2024大颜值产业年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寻找经济下行期的上升动力,找到撬动流量的技术杠杆,从行业技术图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核心技术概念,获得超越同时代表现的市场回报。

  在最难的2024,一起探未来,寻出路,共建健康的行业生态。欢迎添加下图企业微信,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大会资料及相关报告。